为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浙江理工大学50余名学子赴马来西亚,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交流研学项目。在前两周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们逐步适应了全英文教学环境,积极跟随马来亚大学的老师们展开学术探讨,同时深入了解马来亚大学的校园文化,探索马来西亚地标,开启了一段关于语言、文化、生活与学识的全新探索之旅。
第一周研学纪实
——从PASUM ESCALATE开始
从忐忑的英语破冰到蜡染的艺术创作,从传统游戏的智慧较量到马来美食的味蕾探险,同学们第一周的学习围绕“语言与文化”主题展开,通过英语课堂、文化体验活动,同学们逐步过渡语言环境,提升英语沟通能力,同时深入了解马来西亚的历史背景、多元文化特色与本地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周,同学们见识了baju kurung、kebaya等马来西亚传统服饰,并亲手尝试设计Batik图案。体验了马来西亚的传统小吃——千层糕的缤纷、seri muka的香甜……马来西亚美食不仅是味觉享受,更是文化的缩影,让同学们通过味蕾“读懂”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生活态度。
不仅如此,同学们在欢笑中体验马来西亚传统游戏——Congkak(马来播棋)的策略博弈智慧,Batu Seremban(五粒石)的手速挑战、瓶盖弹射的精准比拼——老师通过传统游戏向我们传递了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积淀。老师的马来语入门课,从发音到文化背景,让同学们在“Apa khabar?”的问候中拉近了与当地人的距离。课程结束时的合影,定格了这段短暂却珍贵的师生情谊。、








第二周研学纪实
——理学院的头脑风暴
在经历了一周的语言环境适应后,第二周正式展开专业知识的课程,对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也是此次访学的重点内容。专业学习对同学们而言颇具挑战性,专业名词的英语理解、每个老师的独特的讲课风格和口音习惯、学习内容的广泛发散,每一个因素都在考验着各位同学们,尽管如此,同学们依旧卯足劲汲取宝贵的知识。同学们除了听讲,还积极同讲课教授接触学习和互动,主动上台表达,共同展开实验(可降解塑料DIY)与撰写报告,完成小组展示。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在这一周里收获了极大的成长,也与马来亚大学结下了愈发深厚的感情。





研学文化篇章
——马六甲之旅
除了每周的课程学习,学院方也组织了一场马六甲之旅,漫步在红屋广场,荷兰殖民建筑与圣保罗教堂的古老石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穿梭于鸡场街熙攘的市集,斑斓的峇峇娘惹瓷器和飘香的娘惹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让同学们走近这座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古城,走进课本里的"海上丝绸之路",感受浓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出国以来,学校、学院的老师们时常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常常嘱咐同学们在外要注意安全、有所获得。接下来的两周同学们将迎来更艰难的挑战,更丰富的探索,相信在这趟研学之旅画上句点时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展现出中国青年、浙理学子的良好风貌。